前些日子,我隨自治區商務廳負責同志赴西非,考察對外合作工作。感觸很深。近年來,多數西非國家逐步進入政治穩定期,但經濟基礎普遍薄弱、各類基礎設施落后。可以說,百廢待興。沒有親眼看到的人,很難想象這些西非國家的貧窮落后。同時,此行也更堅定了我們要走出去發展的決心。
我們為什么要走出去,拓展海外市場呢?
長期以來,我們企業扎根寧夏,但也高度依賴寧夏。地方交通投資力度大了,我們就會有個好收成,過著還不錯的小日子;地方交通投資萎縮了,企業的日子就不那么好過了,就不能保證員工都上崗,既掙到工資又拿到獎金了。總而言之,企業發展過度依賴地方政府。
然而,中國的基礎設施已經高速建設了30多年,不可能長期高位運行下去。尤其自2014年經濟發展步入“新常態”、2016年國家開始實施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”后,基建投資逐步收縮,而且趨勢不可逆轉。作為交通基建企業,如果現在還只守著自己家門口的一畝三分地,指望著交通投資再大幅回升,無異于坐以待斃。天上不會掉餡餅!企業要持續發展,就要到如西非那些亟待開發的地方去。我們筑路人,對企業未來的路,要自己探索抉擇,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踏出來。
那么,我們為什么要選擇現在走出去?
首先,“一帶一路”作為中國崛起的戰略抉擇,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強有力的國家支撐。這是千載難逢的時代機遇,現在恰逢其時,我們絕不能錯過。如同上世紀六十年代,隨著日本經濟的崛起,大量的日本企業實現了全球化擴張。企業一定要借力“一帶一路”,順勢而為,積極作為,到更廣闊的天地、更大的市場中,主動參與競爭,及早磨礪隊伍,集聚能力。
其次,我們企業目前還處于快速增長期,經營利潤等各種資源可以支撐走出去發展。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,走出去是要付出代價的。現階段,企業有能力承擔海外市場開發的代價。我們一定要抓住有利時機,利用企業優質資源,推動海外業務發展,及早形成海外市場與國內業務有效互補的格局,進而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。到海外發展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“三年不開張”是有可能的,我們一定要有信心、有耐心、有定力。
再者,我們團隊的大多數,有積極進取的干事、創業精神。這在一定程度上起決定性作用。同時,我們企業匯聚了一大批年輕人,這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。企業要為這些年輕人提供成就事業的寬廣舞臺。我想,給予機會并假以時日,多數年輕人都能成就一番既惠澤企業、又惠及自身的事業。我也相信,只要企業能給員工提供富有挑戰力的崗位機會,沒有幾個人選擇安于“老婆孩子熱炕頭”的現狀。
現階段,區內競爭環境急劇變化,悲觀情緒者也是有的。主要的說法是:寧夏的路快建完了;交通行業深度調整了;競爭難度越來越大了;海外市場風險太高了,等等。這些困難一定程度上都存在,也是我們需要重視并克服的。但是,成就一切事業的決定因素在人。我們企業有一支富有朝氣、敢闖敢干、勇于擔當的領導團隊,大家都想干事,都把企業發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,把企業興衰視為個人事業甚至人生的成敗。這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堅強保證。我相信,有這樣的領導團隊,我們一定會克服困難,有能力干成事,也會干成事。
總的來說,企業現在努力走出去的戰略選擇,是當前必須要做的。若干年后,當我們回想起現在的抉擇時,一定會感到欣慰。請股東、員工相信我們,并與我們一起,開創屬于寧夏交建的可持續發展道路!